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培养>>培养方案>>正文
培养方案
0802J1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方向)
2024年10月11日 10:11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涵盖了学习、推理、理解、交互以及自主决策等多方面能力。作为一门典型的深度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在哲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的融合与交叉中孕育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之一,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人工智能被明确提出作为重点培育和壮大的新兴数字产业之一。这不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辽宁工业大学一直将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重点,并于2020年成立了交叉科学研究院。该院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方向为基础,开展交叉性、前瞻性的研究探索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辽宁工业大学于2023年设立了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点,致力于培养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的高级专业人才,以支持我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发展。

 

本学科由辽宁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等联合组建,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博士学历占比达100%,他们主要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并拥有包括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在内的多名高层次人才。

 

学院依托辽宁省高校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汽车材料轻量化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示范中心、辽宁省先进材料工程现代产业学院、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这些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类别旨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较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具体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怀抱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追随党的基本路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应具备健康的体魄、端正的品行,并深植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具备优秀科学素养的人才,系统掌握人工智能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并在通用人工智能、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控制理论、智能制造工程等四大领域中,至少精通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装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使其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基础、全面素质、健康体魄和强大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预期在通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引领未来技术发展潮流。



三、研究方向简介

 

工业人工智能

工业人工智能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以提高效率、优化决策和改进管理。这包括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来分析生产数据,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流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智能化生产线:研究如何通过集成传感器和智能算法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 边缘计算:探索如何利用边缘计算来处理和分析生产现场的数据,以实现实时控制和优化。

(3) 智能车间:研究如何通过分布式系统和协同优化算法来管理车间内的多个生产单元。

(4) 数字孪生技术:开发数字模型来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以便于测试和优化。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所有理论课程(政治理论类课程除外)每学分对应16学时,一般2学分,不允许超过3学分。

 

1. 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原则上均为必修课

 

1.1. 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2学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和应用数学课。

 

(1)政治理论课(3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

(2)第一外国语(6学分)

(3)应用数学课(不少于3学分),根据领域和研究方向需求选择。“数学工具运用”为必修课程。

 

1.2. 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学科基础课由各学院按一级学科设置,作为核心课程

 

2.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包括必修与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补本科课。

 

2.1. 必修与实践课程(4学分)

 

(1)科技写作与学术规范(1学分)

(2)学术报告(1学分)

(3)教学实践(2学分)

(4)科研与健康(不计入总学分)(注:面向全日制研究生)

(5)设计美学(不计入总学分)(注:面向全体研究生)

 

2.2. 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用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赢侧重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须设置“学科前沿类课程”。

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供全校研究生选修。此类课程不列入各专业课程设置,由导师指导学生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

 

各学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必须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

 

六、 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第 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课题研究、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所有 培养环节的指导。

 

七、考核方法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课以闭卷笔试 为主,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考查课可采用随堂测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等方式,按百分制或者优、良、中、及格、不及 格五个等级评定。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八、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活动 包括助课、指导本科生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教 学实践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及 不及格五级评分。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 科学研究基础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 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按时 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在规定的 年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1)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 开题报告工作的先期准备工作,通过文献综述报告,使研究生全 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研究方向的选择和 研究课题的确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 发展趋势、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应反映研究课题的新水平、 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近3年文献不少于10篇,外文文献 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同。

 

 文献综述报告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考核,按优、良、 中、及格及不及格五级评分。

 

 

(2)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 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开题报告以文献综 述报告为基础,一般包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参考文献、选 题的基本内容、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论文拟写的篇幅,预期社 会、经济价值和学术水平、总体安排和进度、现有的研究工作基 础和条件等。

 

 研究生选题和开题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在第三学 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由所在学院按硕士点成立开题报告评议 组,评议组由3-5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多学科专业教师组成, 以答辩的形式审核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应对 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等作出综合评议,提出对该选题的有关建议。开题报告的评议结 果为通过或不通过;不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重新开题;第二次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原则上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3) 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一环。中期检查内容主要依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计划,检查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内容以及取得 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预 计完成日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拟发表论文内容和计划等。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工作由 各学院以硕士点为单位组织,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中期检查结 论分合格、不合格两档。凡中期检查不合格者,研究生和导师要 提交整改措施,相关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将重点跟踪检查,如不能 按期完成论文工作,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

 

(4) 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 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 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硕士研究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 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 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并在校外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质 量认可的基础上,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体现出 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文献综合 能力、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操作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达到对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 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水平,论文中应提出新见解。

 

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要求按照《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撰写要求》、《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要求》的规定执行。

 

 

 

十、学位授予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培养环 节,修满规定学分,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 作者)至少发表(录用)1篇学术论文或按辽宁工业大学学报投稿要求撰写1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申请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利1项,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批准后,授予相应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硕士学位授予具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 《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的规定执行。